膀胱过度活动症(OAB)是一种以尿急、尿频、夜尿增多甚至急迫性尿失禁为主要表现的疾病,现代医学多采用行为疗法或药物控制,而中医如何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?中医则从整体调理出发,通过补肾固摄、健脾益气、疏通经络等方法改善症状。
(图源网络,侵删)
肾气不固是核心病机
中医认为,膀胱的储尿与排尿功能依赖于肾气的固摄作用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到“肾主水”,若肾气亏虚,膀胱失约,则会出现尿频、遗尿等症状。临床常见于中老年人或长期劳累、久病体虚者。针对此类患者,中医强调“补肾固脬”,常用方剂如桑螵蛸散(桑螵蛸、龙骨、人参等)或缩泉丸(益智仁、乌药、山药),通过温补肾阳、收敛固涩来减少尿意失控。
兼顾健脾与疏肝
除肾虚外,脾虚气陷或肝郁气滞也可能加重OAB症状。脾虚者因中气不足导致膀胱无力固摄,表现为排尿后小腹坠胀,可辅以补中益气汤升提阳气;肝郁者因情志不畅引发尿急,需用柴胡疏肝散调和气机。这种辨证分型的灵活性是中医治疗的特色。
外治法:针灸与艾灸的协同作用
穴位刺激是中医缓解OAB的重要手段。针灸常选关元(脐下3寸)、中极(脐下4寸)等任脉穴位以温补下焦,搭配三阴交(足内踝上3寸)调节肝脾肾三经。对于畏寒肢冷的患者,艾灸肾俞(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.5寸)能增强温煦效果。研究表明,针灸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抑制膀胱过度收缩,其疗效已得到部分现代医学认可。
生活调护与预后
日常需避免生冷饮食及过度劳累,可练习提肛运动(凯格尔运动)增强盆底肌功能。中医治疗OAB通常需1-3个月疗程,症状缓解后仍需巩固调理以防复发。
综上,中医通过内服方药、外治技术和生活指导的综合干预,为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提供了副作用更小的个性化方案。